中新社武汉10月25日电 (记者 梁婷)记者从湖北省政府新闻办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湖北算力与大数据产业省级重大项目库已入库项目103个,总投资逾1680亿元(人民币,下同)。

据介绍,截至目前,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(宜昌)、武汉超算中心(二期)、三峡东岳庙大数据中心等48个项目已完成投资426亿元。
算力和大数据产业是加速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。湖北算力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初具实力,在数据采集、传输、处理和应用等环节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,形成了从硬件到软件、从产品到服务在全产业链覆盖。数据显示,2022年湖北大数据核心企业超过480家,产业规模达862亿元,同比增长24%。
近年来,湖北算力和大数据产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。据湖北省经信厅副厅长陈琦介绍,在装备、汽车、电子等多个行业建成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7个;累计入选中国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项目42个,其中2022年入围13个,项目数量排名全国第三、中部第一。
据了解,2022年湖北在用数据中心144个,在建数据中心23个,边缘数据中心19个。武汉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等12所高校开设大数据专业,与龙头企业合作,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网络安全等方向联合开展人才培养。此外,湖北还拥有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20余个高水平研发平台。
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鲁宇清表示,围绕打造“东数西算”国家枢纽节点,湖北部署实施基础设施升级、产业强链延链、应用场景推广、未来产业引育等7大专项行动,推进算力和大数据在智能制造、智慧农业、数字金融、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示范应用;开展量子计算、光子计算、类脑计算等前沿技术研究,支持骨干企业和机构加快研发,突破核心算法技术。力争到2025年,打造3至5家规模超100亿元领军企业,培育20家规模超10亿元龙头企业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
中新网北京10月25日电 (记者 陈杭)记者25日从北京市财政局获悉,今年以来,随着一系列稳预期促发展政策落地见效,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,积极因素累积增多,带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。今年1月至9月,北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784.4亿元,增长11.7%。

北京市财政局表示,今年1月至9月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784.4亿元,增长11.7%,增幅较高主要是经济恢复性增长带动,以及上年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基数较低因素影响;完成年度预算的80.5%。
其中,全市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4082.2亿元,增长13.9%,自4月份以来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;地方级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5.3%,财政收入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。其中,增值税完成1402.0亿元,增长64.7%,主要是上年同期集中办理留抵退税形成低基数,以及企业经营活动逐步恢复、产品和服务销售额增长带动。企业所得税完成1188.4亿元,下降1.8%,主要是受部分企业2022年年度经营利润下降、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收入减少影响。个人所得税完成591.3亿元,下降0.2%,主要是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效应持续释放,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退税同比多退、拉低增幅。
今年1月至9月,北京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841.8亿元,增长4.4%;完成年度预算的75.3%。其中,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9.1亿元,增长21.2%,主要是全力支持受灾人员救助安置、工程抢修、住房恢复重建等救灾工作。农林水支出361.2亿元,增长9.5%,主要是支持做好防汛准备、水毁修复等防灾救灾工作;支持首都农业发展,强化粮食保障能力等。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45.2亿元,增长12.9%,主要是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,加速推动中轴线申遗工作,支持举办北京文化论坛、惠民文化消费季等。
同期,北京住房保障支出153.9亿元,增长37.4%,主要是支持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、保障房建设等,助力改善居民住房条件。城乡社区支出666.5亿元,增长9.9%,主要是继续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、垃圾分类等工作,持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等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8.7亿元,增长6.7%,主要是加快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,进一步落实惠企稳岗、扩大就业措施,帮助重点群体就业创业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